治安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治安服务

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常识及案例

发布时间:2022-05-12   浏览次数:0

一、电信网络诈骗常用手段

(一)“电话欠费”诈骗。犯罪嫌疑人以电信部门名义群发信息或直接拨打电话,称事主开户的电话欠费,事主否认有此情况后,犯罪嫌疑人建议事主报警,然后冒充公检法等政府部门,以银行账户涉嫌诈骗或洗钱等为借口,要求事主把账户内存款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实施诈骗。

(二)银行卡消费、银行转账短信息诈骗。犯罪分子会给事主发送一个银行卡消费、转账或透支等内容短信,当事主电话垂询时,几名犯罪分子则分别扮演银行工作人员警察银联管理中心层层设下圈套,只要确定事主卡上有资金,他们会告知事主把钱转到安全账户内,骗走事主的钱财。

(三)猜猜我是谁诈骗。犯罪嫌疑人拨打事主电话,以猜猜我是谁的方式,让事主误以为是其亲友,并将该陌生电话存入手机通讯录,骗取信任后,犯罪嫌疑人再次打电话以车祸、嫖娼被处理等为借口,骗取事主钱财。

(四)退税诈骗。犯罪分子冒充税务、财政、车管所工作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国家已经下调购房契税、购车附加税税率要退还税金让事主提供银行卡号直接通过 ATM 机转账退还税款。当事主到 ATM 机时犯罪分子称退税系统只支持英文界面,让事主按照他电话指示操作,乘机划走事主的钱款。

(五)虚构绑架诈骗。事主会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称亲人(多数是孩子)被人绑架,并有一名犯罪分子在边上假冒事主亲人大声呼救,要求速汇赎金。对方会给事主提供一个账户,并且不让你挂电话和核实情况时间,要求你立即打款,否则……。如事主信以为真,把钱打到账户上,就上当了。

(六)虚构紧急情况实施诈骗。犯罪分子会冒充医院医护人员、学校教职工等人员,打电话谎称事主的亲属,如:在异地上学的孩子,遭遇车祸、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要求事主紧急汇款,一旦汇款,就上当受骗了。

(七)网络荐股、帮忙购买股票诈骗。犯罪分子以帮助选股票付酬劳、收益分成或帮受害人购买股票为由骗取事主汇款。

(八)盗用 QQ 借款诈骗。犯罪分子通过黑客手段,盗用某 QQ 后,分别给其 QQ 好友,发送请求借款信息,进行诈骗。有的甚至在事先就有意和 QQ 使用人进行视频聊天,获取了使用人的视频信息,在实施诈骗时有意播放事先录制的使用人视频,以获取信任。

(九)贷款信息诈骗。犯罪分子群发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信息。当事主联系诈骗犯罪分子时,犯罪分子要求其向指定账户汇入验资款手续费好处费,以诈骗钱财;或索要事主银行账户,再层层设套,窃取事主银行账户密码,通过网上银行将存款迅速转走。

(十)中奖信息诈骗。犯罪分子群发大量彩票中奖、电话号码中奖、QQ 号码中奖等信息,要求中奖人打兑奖热线电话,以先交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帐手续费等为借口,诈骗钱财。

(十一)汇款诈骗。犯罪分子大量群发我的银行卡消磁了,请把款转至我同事账户,账户*****”等类似信息,恰巧事主要汇款时,就有可能上当受骗。

(十二)冒充领导诈骗。犯罪分子假冒领导、秘书或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划拨款项、配车、帮助解决经费困难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配套费、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实施诈骗活动。

(十三)无偿提供低息贷款诈骗。犯罪分子发送短信内容为我公司在本市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 3%,无需担保,请致电***经理。此类诈骗短信把握住一些企业和个人急需周转资金的心理,以低息贷款诱人上钩,然后以预付利息名义骗钱。

(十四)骗取话费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拨打一声响电话(响一声即迅速挂断的陌生电话),诱使事主回电,取高额话费。或以短信形式发送您的朋友 13×××××××××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你拨打 9 ××××收听。一旦回电话听歌,就可能会造成高额话费或定制某项短信服务,造成手机用户的财产损失。

(十五)冒充黑社会敲诈实施诈骗。犯罪分子冒充东北黑社会杀手等名义给手机用户打电话、发短信,以替人寻仇要打断你的腿要你命等威胁口气,使事主感到害怕后再提出我看你人不错”“讲义气”“拿钱消灾等迫使事主向其指定的账号内汇钱。

(十六)高薪招聘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犯罪分子利用通过群发信息,以高薪招聘公关先生特别陪护等为幌子,要求受害人到指定酒店面试。当事主到达指定酒店再次拨打电话联系时,犯罪分子并不露面,声称事主已通过面试,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上班。步步设套,骗取钱财。

(十七)以销售廉价违法物品为诱饵诈骗。犯罪分子发送短信内容为本集团有九成新套牌走私车在本市出售。电话 XXX此类骗术是利用人们贪便宜的心理,谎称有各种海关罚没的走私品,可低价邮购,先引诱事主打电话咨询,之后以交定金、托运费等进行诈骗。

(十八)电话交友诈骗。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和报纸等刊登个人条件优越的交友信息(如:谎称自己为款姐富商),在电话沟通中,以甜言蜜语迷惑事主,然后借机诈骗。

(十九)社保(医保)类电信网络诈骗。1.犯罪分子冒充社保局、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事主社保(医保)卡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或者涉嫌犯罪,以不配合调查将冻结其银行卡为由,诱骗事主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2.犯罪分子以发送诈骗短信或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有未领取的社保(医保)卡补贴金,诱骗参保人打开网址填写的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实施诈骗。3.犯罪分子假借社保(医保)经办机构名义,发放伪造的虚假文件,以基金账户变更为名,要求预交社保(医保)费,将资金转入指定的银行账户实施诈骗。4.犯罪分子以代办中介机构名义,自称提供代理参保或代办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用等服务,要求转账汇款。

二、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

一是作案手法变化快。犯罪分子作案手法翻新层出,千方百计编造各种虚假事实进行诈骗犯罪,从最初的中奖消费虚假信息,发展到绑架勒索电话欠费等虚构事实诈骗,甚至冒充电信工作人员、公安民警诈骗,欺骗性非常大,识别很困难,没有接收过诈骗信息的群众非常容易上当受骗。

二是社会危害相对较大。一些群众多年的积蓄一夜之间被犯罪分子骗取,思想包袱很大,个别群众因被骗厌世轻生自杀,给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三是受害群体不特定。通过梳理分析,受害群体按职业分,有在校学生、个体老板、下岗工人、打工人员、农民;按年龄段分,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均占一定比例。

四是侦办难度大。由于电信诈骗犯罪往往是跨地区甚至是跨境作案,涉案资金账户和受害人遍布全国各地,地区协作成本高、破案难度大。另外,此类犯罪涉及互联网、电信、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加之银行具有开户方便、销户方便、转账方便、取款方便等功能优势,犯罪分子转移赃款便捷迅速,证据固定难度大,追回赃款的可能性小,都加大了此类案件的侦办难度。

三、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群众自身防范意识。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防止上当受骗。工作生活中要做到三不一要:

不轻信: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走开,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设圈套的机会;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 110 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据公安机关所做抽样调查统计,从受害人性别上看,女性占 70%以上;从年龄上看,中老年人占 70%。因此,中老年人和妇女要格外引起注意。还有一些公司财会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钱、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账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 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总结起来就是:陌生电话勿轻信,对方身份要核清,家中隐私勿泄露,涉及钱财需小心,遇到事情勿惊慌,及时拨打 110 ,诈骗信息勿删除。

(以上内容摘编自搜狐网、网易网、廊坊公安、湖南公安等)


四、电信网络诈骗案例

案例 1

——沈阳一高校教师网购遭遇诈骗

沈阳一高校教师在某网络平台上购买了一条裤子,之后,她接到了一个 0087 开头的境外来电。电话那端的工作人员自称是某网络平台客服,并报出了准确的裤子订单号。很快,这名教师便相信了对方的身份。对方表示:由于平台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将您设置成代理商,每月您要缴纳代理费 790 元。这位教师听后很生气,并表示必须要马上取消!随后,客服回复道:取消代理需要银行部门介入办理。随后,另一名银行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并表示,办理取消代理业务,需要把自己所有银行账户内的钱,集中到一个账户中,再将钱从自己的 A 账户,转到 B 账户,再转到 C 账户,最后转到银行提供的一个银行账户。该老师被这种无厘头操作弄得晕头转向,便将自己的 11.3 万元存款转给了银行工作人员提供的银行账号。紧接着银行工作人员表示:需要验证信誉账户。要求其在某网贷平台上最大额度贷款,然后继续向指定账户转款。这位老师按照对方指示,贷款 98000 元,转眼就汇了过去。银行工作人员又表示,验证信誉账户的额度不够,需要继续转款。于是,她又在某银行 APP 借款 30000 元,转给对方指定的账户内。在该老师继续贷款时,她的家人发现了异常,并马上制止其再转账。但此时,这位老师已经被骗了 24 万元。

(来源:中国长安网)


案例 2

——武汉一高校教师险遭电话诈骗

2021 11 12 日,武汉市某高校教师王某接到一个自称是支付宝客服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他名下有一笔助学贷款,根据相关政策,凡是大学生贷款的账户都需要进行清理,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个人征信和支付宝的正常使用。王某认为这可能是早前有学生在办理助学贷款时,在担保人一栏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因此也没有对客服身份产生怀疑,便按照对方提供的办法进行操作,以消除不良记录依照对方提示,王某依次关闭了支付宝的花呗、借呗等功能,通过网上银行借款 20 万,准备转给对方提供的银监会指定账户。对方向王某表示,在转账成功后,系统将认证王某确实与学生贷款无关,刚才的 20 万元的贷款也将自动清零。由于转账额度限制,王某的第一笔转款为 10 万元。转账后,王某并没有发现对方之前提到的认证界面,突然意识到似乎有些不太对劲,仔细查看此前看到的收支证明,发现里面并没有以往学生的名字,而是一个样表模板。王某此时意识到自己受骗了,并随机联系当地公安机关。当地民警带领王某前往银行,说明情况后,在银行工作人员指导下,以骗子提供的银行卡号为取款账号,连续 6 次输入错误密码,将该账户紧急自动冻结。经银行查询,因冻结及时,王某被骗的 10 万元仍然在账上,尚未转出。

(来源:湖北日报)


案例 3

——四川一高校教师遭遇骗子冒充领导诈骗

都某某系四川一高校教师,2020 9 8 日,都某某添加了一自称是其所在单位院长的陌生 QQ9 9 日,对方以朋友急需用钱,不方便用自己名义转账,并通过 QQ 发送了一张伪造向其转账 12 万元的截图。都某某向对方提出未收到款的疑问,对方声称跨行转账需要时间,自己急等用钱,要求都某某马上向指定账户转账。都某某立即通过手机银行向指定账户转账 12 万元。转账完成后,对方要求其继续转账,都某某电话核实后发现自己被骗。

(来源:内江公安)


案例 4

——社保卡类短信骗局

2021 7 月,厦门的林某收到冒充社保局的短信,称林某尚未办理新版的电子社保卡,需要点击短信中的网站链接,在线办理。林某点击短信内链接,手机界面显示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因网站上的页面看上去非常正规,林某没有多怀疑,便点击在线办理飘窗并按照页面提示,一步步填写个人信息、身份证号、手机号,系统提示需要及时办理新版电子社保卡,并需要进行支付宝认证身份信息当林某填写完上述信息后,并没等到新的电子社保卡,却等来了支付宝连续 4 次被扣款 4990 元,共计 19960 元的短信通知。林某这时才发现被骗并报警。

(来源:澎湃新闻)